关于健康,这是一位肿瘤科医生和他的瑜伽老师告诉我的

2025-01-08 16:10:4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编者按

  一位去医院教医生们练瑜伽的老师,接受了访谈,其后介绍了一位“男学员”给我认识。请原谅我如此乏味的客观叙述,事实上,这个特别的瑜伽课堂,一对特别的采访对象,给了我们关于瑜伽与健康关系的“一手资料”。

  Q=108文化传媒

  A=赵雪雅

  Q:老师起初是怎样去医院教瑜伽课的呢?

  A:我一个朋友在本市肿瘤医院教瑜伽课,有一次她临时有事,我替她上了两次课。医院方面挺喜欢我的风格,就希望加一些我的课。之后我的朋友怀孕了,那边的课就全是我上了。每周两三次课,每节十几个人,主要是医生们。另外,我还在一家综合性传染病医院教课,疫情开始课就停了。

  在学员中间,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有一个男医生,其他都是女医生。这个男医生还是做得最好的,一开始在课堂上,他还会在适合的时候,给大家讲讲理论层面的知识(班上有个学霸的感觉):

  比如坐立冥想前,用手轻轻拉动臀部肌肉向后、向上,他会解释说,这样坐骨能更好地向下扎根,利于脊柱向上延展;练习战士二式,他会告诉大家,这类站立体式可以锻炼腿部肌肉,比如让股四头肌更加强壮。

  Q:教给医生们的动作,和在瑜伽馆里有什么不同?

  A:相对简单。瑜伽馆会员还是有一部分追求高难度,喜欢炫的体式,毕竟群体相对年轻。

  其实简单的动作要做好,单是找到呼吸和动作的连接,都不简单。这个“不简单”,对“僵硬”“柔软”的人都是存在的,大家各有各的功课。也不能一味追求“柔软”,实际上我们要的是一个平衡状态,更合适的说法是“柔韧”。有人前屈能摸到脚,有人只能摸到小腿,但从中获得的功效是差不多的。

  我自己属于天生僵硬的人,刚接触瑜伽的时候既僵硬,又自卑,所以比较能理解身体僵硬的人,特别是男学员的感受。但你要知道,灵魂是不分男女的。在课堂上,不应被别人打扰,也不应被自己的想法打扰,专注于练习就可以了。

  Q:那么医生这个“高知群体”,从练习里面收获了什么呢?

  A:医生们目的很清楚——我要通过这个练习,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比如有人说,来的时候颈椎不舒服,练完就特别舒服,或者说浑身轻松,腰不疼了。那位70多岁的阿姨专门告诉我,说自己去体检,发现身体状况有所改善,骨密度增加了2%。

  还有医生专门告诉我,瑜伽老师讲课耗气血,“日出千言,不损自伤”:在摊尸式的时候,说你用录音啊,自己也要躺下休息一会儿,要么在课后打坐,不然消耗太严重了。作为老师,相对于我给予他们的来说,我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

  下面访谈的这位医生,就是赵老师在医院课堂上唯一的男学员,原来他接触瑜伽相当早……

  Q=108文化传媒

  A=王黎

  Q:作为一名医生,这些年您是怎样“找到”瑜伽的呢?

  A:我是1983年从河南中医学院毕业,毕业后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工作了30多年,主要做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自己的专业经历来讲,我感觉肿瘤治疗在1990年代末,就已经走入瓶颈:晚期治疗没办法,化疗只能缓解一时,让人反应很大,“生不如死”,很多人这么形容。如果能在早期手术,或者其他治疗措施得当,有时候还能治愈,但稍晚一点,基本上不可治愈了。

  所以我在2001~2007年间去英国,做了一些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平常主要在实验室,周末去英国的中医馆出门诊。在这期间我简单接触了瑜伽,欧美还是比较流行的。

  研究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中医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回国以后,在原来基础上就有一个想法,要搞肿瘤的综合治疗,在化疗之外加入中医治疗和体育锻炼(即运动疗法),包括我们1980年代接触过的气功。我想能不能引入其他方法,就去找太极拳馆。

  到太极拳馆一看,觉得运动量太大,不太适合肿瘤病人。旁边正好有一家瑜伽馆,进去一问,我觉得这也不错,所以2008就开始练瑜伽,也把它应用到日常对病人的康复指导上,让适合的病人去练。从2015年开始,我鼓励医院工会把瑜伽课开起来,让职工来练习,很受欢迎。

  现在我是从两方面来看瑜伽:从治病的角度,它是有帮助的;对于健康人,缓解职业工作的紧张、焦虑、疲劳,也很有帮助。

  Q:你们在课上练习的简单瑜伽动作,您从专业背景来理解是怎样的呢?

  A:从中医、西医来讲,都能明白其中一定的道理,但说实在的,也都有一定局限性。

  在西医眼里,他们会从骨骼、肌肉、韧带这些方面考虑,西方还专门有了瑜伽解剖学。有一定道理,而我觉得纯粹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把瑜伽当一个“死”东西来弄了。

  在中医看来,瑜伽本质上是一种疏通经络的方法。

  但不管以怎样的角度来看,它的效果是一样的。瑜伽练习的核心点,不在高难度动作,在于身体、呼吸和意念的配合,由此说来——也可能我层次不到——高难度动作可能只是个噱头。

  练得时间长了,他可以扭得千奇百怪了,别人都达不到,觉得这是个高手。其实在人体经络的视角,你扭到一定程度,能起疏通作用,就可以了。扭得再多,只是韧带、关节的活动度问题。瑜伽如果只在追求动作难度,就舍本逐末了。

  Q:现在一线体式教学中,确有一种倾向,追求“难”,或者“累”。而印度瑜伽大师的说法是“以尽可能小的力气完成一个动作”,不能垮塌,也未过度。这与我们传统道家或武术里面的练习方法,是非常相似的。

  A:从第一轴心时代,中国文明(和其他文明)就是相通的。那时候人是以一种本源、本能的角度,来看待世界,包括看待自身的。越是古老的年代,人受所谓现代文明影响就越少,因而往往能调动自己原始的认知(能力),直指生命的本质问题。在道家的修行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和瑜伽实际上是一致的。

  Q:我觉得瑜伽这类练习,对于今天的生活来说,有个宝贵的切入点,即一个“净化”的过程,或者说,放下日常习惯的“思考”,回到“感受”层面上来。瑜伽八支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帮助人从身心的不安稳、不平衡,特别是沉重的思虑里面解放出来。物质相对丰富的现代生活里,人的不安稳、不平衡、沉重思虑没有减少,或许还增加了。

  A:有病人问我,找什么样的瑜伽老师好,我说你看他教不教冥想。他的教学包括了冥想,这个老师就可以。冥想也是帮助人找回安稳、回到平衡的。

  还有那样的,你交多少钱,我教你多少个动作,再交钱,再教你多少个……我一听简直是笑话,完全把瑜伽当另外一种东西了。

  Q:对普通人来说,在高难度动作中要实现动作、呼吸和意识的整合是很难的。这个趋势,仍然在造成伤病问题……

  A:要说大众对瑜伽的理解,我倒不很担心。瑜伽练到一定程度,他自己会去找的,因为这个老师已经“不够”了。

  Q:听说您对于情绪问题很有心得体会。我们的情绪如何影响健康,从你们的实践中是怎么看?

  A:因为毕竟肿瘤方面的工作做得多。肿瘤的病因,实际上现在医学上并没有真正搞清楚。一个正常人,每天有数千个细胞变异,为什么没有都得癌症?

  我们说“病因”,就必须有因有果,才能称为病因。检查发现新冠病毒了,于是新冠肺炎发病了,因果关系就成立。说回肿瘤,比如我们说“吸烟得肺癌”,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因果关系,通过简单的数据分析,你就可以发现:

  中国每年大概有78万肺癌新发患者(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数据),同时抽烟的人数有多少呢?至少3亿。而每年肺癌新发患者中约有26万是女性(中国女性高发恶性肿瘤,首位是乳腺癌,其次就是肺癌),她们大部分不抽烟。再有一部分男性肺癌新发患者也不抽烟,所以78万人里大概30万人是吸烟的。这样一算,比例就更小。30万对3亿,这能成因果关系吗?(当然不是说吸烟无害)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雾霾的原因。美国肺癌发病率比中国高30%,丹麦是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几乎比中国高50%,人家都是蓝天白云。现在又有研究者说,肺癌高发是因为烧垃圾(据说丹麦人均生活垃圾焚烧量世界第一),将两者做了相关性分析,我觉得很可笑。

  目前来讲,直接的因果关系并不成立。

  我们倾向于认为,肿瘤是源自于我们身体内在一种“力量”的失衡,该控制的没有控制。

  我们的免疫功能是分类的,有一类专门对外防御,有一类专门对内清除,所以(患病)准确地说是免疫功能失调,并不是简单的“免疫力低下”。

  有些人感冒,动不动就咳嗽、发烧,去住院了,可是你问肺癌病人,一半以上的人说我平时身体好得很,没住过院,药都没吃过。你说他免疫力低吗?身边人都感冒了,就他没感冒,你说他免疫力低吗?(他对外防御功能并不低下)现在对病人说提高免疫功能,是一个伪概念。大家都这么说,我们也没法硬掰。

  那么肿瘤形成最可能的原因,我们现在认为,是人自身内部的失调。自身内部为什么会失调呢?

  大体可以分几个方面:

  第一,过度疲劳;

  第二,生活非常不规律,熬夜、暴饮暴食等等;

  第三,情绪上、心理上受过重大打击,长期郁郁寡欢。

  实际上第三个更重要,也很常见。这种情绪上的失常,会导致(对内)免疫功能低下,对突变细胞不能及时清除,造成了肿瘤的免疫逃逸,然后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了。

  如果你细问肿瘤病人,基本上每个人都在情绪上经历过重大波折,或者长期抑郁。早在18世纪,英国医学家就注意到这一点,发现修道院的修女乳腺癌发病率高,调查发现,这批人往往是性格内向,有话不敢说,有意见不敢提。教会层级森严,普通修女很受欺负。

  现在乳腺癌也有年轻化的趋势,和现在人的生活状况、工作压力有关系,更多人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我认为,这是肿瘤发病率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瑜伽对调节情绪非常有效,坚持练习一段时间,情绪会获得比较好的舒展。

  按我现在的理解,瑜伽练习中入静的时候,你是把自己的身体——包括大脑意识——交给了你的潜意识。此时你的潜意识在调节身体。而潜意识是生物自我调理的本能、原始状态,是最有效的。

  一般动物是靠本能生活,几乎没有高层次的意识活动,所有活动都是本能驱使,动物得肿瘤的就比较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通过内观,或者说冥想,实际是让自己尽可能进入潜意识状态,让潜意识来调节身体,调节我们内在的身心平衡。

  Q:原来您是从动物的深层生存本能上来理解的。

  A:再比如说,人为什么要睡觉?医学上会讲“血脑屏障”,在血液和大脑细胞之间有一种屏障,一般血液里大部分物质过不去,只有大脑需要的东西才能过去,大脑里的杂质也出不来。在睡眠状态,而且是深睡眠的时候,血脑屏障会开个缝,通过内在的转运机制,将里面的垃圾清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什么人必须睡觉。

  而练瑜伽入静,或者说正念,就是人为地进入大脑清除垃圾的这种状态。

  Q:现在睡眠问题确实很严重。在您看来,针对情绪造成的睡眠问题,除了瑜伽这样可以入静的练习,是不是还需要谈话、运动等方式?

  A:肯定需要全面的解决方式。首先需要让他有自我认识,认识到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其次就要学习如何面对情绪,如何通过不同方法,让情绪更平和、更阳光。

  这也不都是中老年人的问题,瑜伽本身任何年龄段都能练,并从中受益。也不只是健康人能练,我的病人中就有不少案例。

  比如乳腺癌患者,切除手术之后,要清扫同侧淋巴结,这会造成淋巴回流障碍,一侧肢体会水肿。而且不做术后康复锻炼的话,手术一侧的上肢会有运动障碍,甚至连梳头都梳不了。瑜伽可以解决这种康复问题。

  现在一些比较负责任的医院,护理部门会教病患怎样做康复,有专门的术后康复操。这个康复操我见过,相对比较简单,不如借助瑜伽恢复得全面——这不仅应是身体层面的,也是内在情绪层面的。

  总的来说,国内这方面做的不多,我查了文献发现也很少。国外把瑜伽和正念结合,倒是有一些报道,作为替代疗法或辅助疗法。目前我在郑州颐和医院开了几期“癌症综合康复培训班”,引入了郭林气功锻炼抗癌。如果场地允许,我想也应该把瑜伽引入进来,作为癌症治疗的辅助手段,让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瑜伽老师 赵雪雅

  2008年接触瑜伽,2010年在悠季学习哈达瑜伽,后跟随Yogawall创始人Bryan老师系统学习瑜伽墙、跟随整体瑜伽学院高级培训导师Swami Asokananda和Paola Faini系统学习整体瑜伽初中高级课程,完成桑迪艾扬格学院密集123课程。拥有丰富的私教和小团体课授课经验,目前就职于郑州市“我爱运动”瑜伽健身会所。

  

  主任医师 / 省管专家 王黎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原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副主任。1983~2018年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从事肿瘤中西医结合及免疫治疗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其间2001~2007年赴英国德蒙福特大学生物医学系研修肿瘤生物医学。擅长应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及中医药疗法,治疗各种常见恶性肿瘤及并发症,在肿瘤综合康复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同时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执行委员等职。

搜索